查看原文
其他

夜读·烟台丨杜牧:晚唐最耀眼的诗星

戴小栋 烟台日报 2024-02-12

某苦心为诗,本求高绝,不务奇丽,不涉习俗,不今不古,居于中间。

第16期


杜牧:晚唐最耀眼的诗星

作者:戴小栋


01

诗人生平



杜牧(803-852年)是我国晚唐诗坛的杰出代表。他的诗通俗易懂、朗朗上口、老少皆知。“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”“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”。在杜牧的各类诗中,最受人称道的是五言和七言绝句。

晚唐以及后世,对杜牧的人品与诗艺评价颇高。与杜牧同时的著名诗人李商隐曾写到:“刻意伤春复伤别,人间惟有杜司勋。(《杜司勋》)”李商隐与杜牧堪称晚唐诗坛上光芒闪烁的双子星座,时人称为“小李杜”。可以看出,李商隐将杜牧视为诗坛知己,在诗中极力地表现对杜牧满心倾倒与惋惜的情谊,表达了对杜牧诗的深切理解。清代全祖望《杜牧之论》:“杜牧之才气,其唐长庆以后第一人耶!读其诗、古文词,感时愤世,殆与汉长沙太傅相上下。”杜牧的诗,主要收入《樊川文集》《外集》《别集》中。清代冯集梧作《樊川诗集注》。

杜牧字牧之,唐京兆府万年县(今陕西西安市)人。京兆杜氏是魏晋以来数百年的高门望族,在唐代尤其显赫。杜牧是西晋杜预的十六代孙,他与杜甫同是杜预的后裔。杜甫是杜预的儿子杜耽之后,杜牧这一支则出于杜预的少子杜尹。杜预是杜甫的十三世祖。杜尹在西晋时为弘农太守,他的六世孙杜颙,在西魏、北周时任雍州刺史,封安平公。杜颙的六世孙杜希望,唐玄宗时曾任鸿胪卿、恒州刺史、西河郡太守。杜希望有八个儿子,其中第六子杜佑最知名,官至宰相,就是杜牧的祖父。他有三个儿子:杜师损、杜式方、杜从郁,杜从郁就是杜牧的父亲。

杜牧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癸未(公元803年)。杜牧降生之时,离安禄山起兵之岁(755年)已经四十八年了。在这四十八年间,藩镇跋扈,宦官专权,政治浊乱,农民失业,土地集中,赋敛繁重,民生艰窘,唐朝已由“太平盛世”陷于内忧外患之中。杜牧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降生,而在他降生以后数十年中,这些坏情况依然存在与发展,并且在政治上又出现了新的纠纷,如牛李党争。杜牧是一个怀有忧国热情而又在政治上有见解抱负的人,这些忧患经常刺激他,使他幼小的心灵萌发了经世的大志,对当时有关国计民生的许多重要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,同时也培养出文学的胚胎,因此他的诗中常有忧时感事的情怀。

杜牧出身名门,少年得志,人生色彩纷呈,一生未出现大的跌宕起伏。杜牧出生那年,祖父杜佑入朝拜相(历任德宗、顺宗、宪宗三朝宰相)。杜牧十岁时,祖父杜佑去世,不久,父亲杜从郁病死,家道开始中落,曾有过一段清贫的生活,故杜牧自称“某幼孤贫”。杜牧中了进士进入仕途后,经历了漫长的十年幕僚生涯(洪州、宣州、扬州,回京担任监察御史一年,再赴宣州)。回京四年中,迁官左补阙、史馆修撰(从七品上),后任比部员外郎。然后是“三守僻左,七换星霜”。他受宰相李德裕排挤,先后外放三个穷僻小州:湖北黄州(1.3万户)、安徽池州(1.7万户)和浙江睦州(9千户),做了七年州刺史。直至李德裕被贬谪,他才有出头的机会,于唐宣宗大中二年(848年)回朝任吏部司勋员外郎(从六品上)、史馆修撰。大中四年(850年)夏天请求出守湖州,秋天获准成行。大中五年秋末冬初返回长安,任考功郎中(从五品上,属吏部尚书,掌内外文武官吏的考课)、知制诰(为皇帝起草诏书)。第二年迁官中书舍人(正五品上,属中书省,是相当重要的官职)。大中六年,50岁的杜牧终于中书舍人任上。杜牧一生的仕途生涯应算善始善终。

一个人的生命情态与其家世及周边人物息息相关。人生有幸有不幸,得意与失意对士人来说皆忧喜所系。杜牧的世族家庭、家风传承、骨肉情谊和一生中的经历,造就了他风流倜傥的性格,并由此形成豪迈奇崛的诗风,这正是杜牧在诗坛独步千古的原因。


02

人生三处福地


(一)“两枝仙桂一时芳”的洛阳。唐文宗大和二年(828年)的科举在东都洛阳举行,是唐朝历史上唯一一次在东都举办的进士科考,也是唐代最后一次制举考试。这年共录取33名进士,杜牧考中第5名。制举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,共录取包括杜牧在内的19人。春风得意的杜牧在洛阳中进士后赴长安参加制举考试前写道:

东都放榜未花开,三十三人走马回。

秦地少年多酿酒,却将春色入关来。

——《及第后寄长安故人》


828年是杜牧人生中的好年头,26岁进士及第、制策登科,是“两枝仙桂一时芳”。

家在城南杜曲旁,两枝仙桂一时芳。

禅师都未知名姓,始觉空门意味长。

——《赠终南兰若僧》


大和二年二月杜牧在洛阳进士及第,三月又中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,授弘文馆校书郎。一年两中科第,这在当时是名动京师的事。此诗系杜牧偕一二同年在城南游览时作。

大和九年(835年),杜牧以监察御史分司东都。因居福地洛阳,避开了凶险的甘露之变。当年十一月,长安朝廷中发生政变,许多官员被杀,宦官气焰高涨,“天下事皆决于北司,宰相行文书而已。”宦官“胁迫天子,下视宰相,陵暴朝士如草芥”。朝廷上人心惊惶不安,中书、门下两省官应入直者,因为随时可能遭到祸害,都与他们的家人辞诀。当时白居易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,曾针对甘露之变慨叹仕途的风波险恶:

祸福茫茫不可期,大都早退似先知。

当君白首同归日,是我青山独往时。

——《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》


杜牧作东都留台分司的监察御史时,公务清简,因此常在洛阳闲游,凭吊古迹。在唐朝前半期的一百多年中,皇帝经常住在洛阳,安史之乱后皇帝就不来了,宫殿大多荒废。杜牧感慨今昔,作了《洛阳长句二首》,其中第一首:

草色人心相与闲,是非名利有无间。

桥横落照虹堪画,树锁千门鸟自还。

芝盖不来云杳杳,仙舟何处水潺潺。

君王谦让泥金事,苍翠空高万岁山。


杜牧于大和九年秋来到洛阳,第二年是开成元年,开成二年初请假离开洛阳,在洛阳只住了一年半。此诗作于开成元年春日,恰在甘露之变以后三四个月之中。头两句诗说明杜牧当时的心境,由于甘露之变,深感宦海风波的险恶,故生淡泊之心,将是非名利看得若有若无,自己的心与草色一样清闲。

开成元年春,杜牧游览洛阳怀仁坊的敬爱寺,登楼赋诗:

暮景千山雪,春寒百尺楼。

独登还独下,谁会我悠悠。

——《题敬爱寺楼》


此诗末两句用陈子昂《登幽州古台歌》“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”语意,言外包含了无限的感慨。

(二)“十年为幕府吏”(829-838年)时期的扬州。

杜牧先随沈传师在江西、宣州观察使府中任幕职约四年半,再随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至扬州,先为幕府推官,后官至掌书记。在扬州的两年时间,即唐文宗大和七年(833年)、大和八年(834年),是杜牧(31-32岁)人生最愉悦洒脱、恣意忘怀的时光。“十年一觉扬州梦,赢得青楼薄幸名。”杜牧在座主牛僧孺的庇护下(密派兵卒保护),徘徊于歌楼,浪迹于舞榭,陶醉于杯酒,写下了大量流传千古的诗篇,也获得了风流才子的名声。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作品外,杜牧曾作《扬州三首》,专门描写扬州的繁华:

炀帝雷塘土,迷藏有旧楼。

谁家唱水调,明月满扬州。

骏马宜闲出,千金好暗游。

喧阗醉年少,半脱紫茸裘。


秋风放萤苑,春草斗鸡台。

金络擎雕去,鸾环拾翠来。

蜀船红锦重,越橐水沉堆。

处处皆华表,淮王奈却回!


街垂千步柳,霞映两重城。

天碧台阁丽,风凉歌管清。

纤腰间长袖,玉佩杂繁缨。

柂轴诚为壮,豪华不可名!

自是荒淫罪,何妨作帝京。


杜牧这组诗通过对扬州繁华景象的描写和隋炀帝在江都史事的叙说,抨击了这位昏君荒淫无道的罪行,也抒发了作者对于历史兴亡的感慨。

当然,任何事物都是“双刃剑”,杜牧的早衰早亡也可能与他在扬州时期的过度快活和身体透支有关。唐宣宗大中四年(850年),杜牧在《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》中谈到自己早衰多病。他说:“今年四十八矣,非惟耳聋牙落,兼以意气错寞。气衰而志散,真老人态也。”

(三)“出守吴兴”(850-851年)的湖州。

大中四年秋,48岁的杜牧外放湖州刺史。湖州亦即吴兴郡,三国时吴主孙皓取“吴国兴盛”之意。湖州是一个相当富庶的大州(4.3万户),风景清美,人物俊秀。“遥知渡江日,正是撷芳时”。杜牧任湖州刺史的这一年,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期,诗兴也是相当的好。湖州北临太湖,苕溪、霅溪环绕州城,产茶名地顾诸山旁有二山相对,绝壁峭立,大涧中流,皆可供杜牧公余游赏。这一时期杜牧留下的作品很多,其中大中五年在顾诸山写下的这首《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》最有神采:

倚溪侵岭多高树,夸酒书旗有小楼。

惊起鸳鸯岂无恨,一双飞去却回头。


中唐刘禹锡在杜佑(杜牧祖父)任淮南节度使时在幕府中任职,他亦留有诗句“何处人间似仙境,春山携妓采茶时”(《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》)。时杜牧刺史幕僚李郢也曾写《自水口入茶山》:“蒨蒨红裙好女儿,相偎相倚看人时。使君马上应含笑,横把金鞭为咏诗。”酒楼林立、酒旗招展,茶山修贡、携妓采茶,真是不亦乐乎!年近半百的杜牧在此地度过了人生最后的美好时光,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:

一夕小敷山下梦,

水如环珮月如襟。

——《沈下贤》


行乐及时时已晚,

对酒当歌歌不成。

——《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》


无情红艳年年盛,

不恨凋零却恨开。
——《和严恽秀才落花》


万家相庆喜秋成,
处处楼台歌板声。
——《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》


03

杜牧诗的艺术特点


(一)“不务奇丽,不涉习俗”,讲求诗意的直接抵达。杜牧曾说明自己作诗的态度:“某苦心为诗,本求高绝,不务奇丽,不涉习俗,不今不古,居于中间。”“奇丽”,是指李贺的诗风;“习俗”,是指元稹、白居易风靡一时的“元和体”。杜牧诗的诗意直白,一目了然。如:

人生直作百岁翁,亦是万古一瞬中。

——《池州送孟迟先辈》


睫在眼前长不见,道非身外更何求。

——《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》


灞上汉南千万树,几人游宦别离中。

——《柳长句》


只此登攀心便足,何须个个到瀛洲。
——《贵池亭》


杜牧的诗文特别注重思想内容而轻视辞采章句。他说:“凡为文以意为主,气为辅,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……苟意不先立,止以文采辞句绕前捧后,是言愈多而理愈乱。是以意全胜者,辞愈朴而文愈高,意不胜者,辞愈华而文愈鄙,是意能遣辞,辞不能成意。”他的诗能感人至深,正在于言之有物,不作无病呻吟之语。

(二)杜牧的怀古诗大气磅礴,独树一帜,达到了完美的境界。

杜牧出生于宦门世家,祖父杜佑不但有政治才能,并且很好学,博古通今,曾撰成《通典》二百卷,成为中国典章制度史的名著,为后世治史者所必读。因此,杜牧年轻时很有抱负,在二十余岁未中进士前,就写了《阿房宫赋》和《感怀诗》,表现出对时局的关切。杜牧一向注重研究兵法,他二十岁时读《尚书》《左传》《国语》等,“见其树立其国,灭亡其国,不始不由兵也”,于是,他搜求自古以来的兵书,凡十数篇,认为孙武所著的十三篇最好。大中三年春,杜牧上书宰相,说大儒在位应当知兵,并将自己所注的《孙子》十三篇呈献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再重读杜牧的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”,就更容易读懂诗人的深刻和厚重。杜牧的七言怀古诗常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,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并作出评价,再上升到对历史发展的哲理思索。

长空澹澹孤鸟没,万古销沉向此中。

看取汉家何似业,五陵无树起秋风。

——《登乐游原》


六朝文物草连空,天澹云闲今古同。

鸟去鸟来山色里,人歌人哭水声中。

深秋帘幕千家雨,落日楼台一笛风。

惆怅无因见范蠡,参差烟树五湖东。

——《题宣州开元寺水阁》


(三)真实反映都市和日常生活。扬州是唐代第一个繁华的商业都市,饮食歌舞娱乐甲天下。唐人描写扬州繁华盛况的诗很多,如张祜诗云:

十里长街市井连,月明桥上看神仙。

人生只合扬州死,禅智山光好墓田。


进士及第不久的杜牧来到了扬州,如鱼得水,他的真性情也在这些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

春风十里扬州路,卷上珠帘总不如。

多情却似总无情,唯觉樽前笑不成。

蜡烛有心还惜别,替人垂泪到天明。

——《赠别二首》


青山隐隐水迢迢,秋尽江南草木凋。

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。

——《寄扬州韩绰判官》


江涵秋影雁初飞,与客携壶上翠微。

尘世难逢开口笑,菊花须插满头归。

但将酩酊酬佳节,不用登临恨落晖。

古往今来只如此,牛山何必独沾衣。

——《九日齐山登高》


会昌五年(845年)九月九日,杜牧与张祜同登齐山后作《九日齐山登高》。两人都怀才不遇,同命相怜,登齐山时感慨万千,因而此诗是抒发愤慨之作。但杜牧却故作旷达语,抑郁的情思难以排遣,而又不得不强自排遣。全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,向来被推为“小杜最佳之作”。

04

两首长题诗


(一)道一大尹、存之学士、庭美学士,简于圣明,自致霄汉,皆与舍弟昔年还往,牧支离穷悴,窃于一麾,书美歌诗,兼自言志,因成长句四韵,呈上三君子

九金神鼎重丘山,五玉诸侯杂佩环。

星座通霄狼鬣暗,戍楼吹角虎牙闲。

斗间紫气龙埋狱,天上洪炉帝铸颜。

若念西河旧交友,鱼符应许出函关。


此诗作于大中四年,时杜牧即将赴任湖州刺史。此诗情致高昂、用典繁多、文气贯通,系杜牧诗中的上品。尾联“若念西河旧交友,鱼符应许出函关”更是挚友握别、互致属望的金句。

(二)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

天子绣衣吏,东吴美退居。

有园同庾信,避事学相如。

兰畹晴香嫩,筠溪翠影疏。

江山九秋后,风月六朝馀。

锦帙开诗轴,青囊结道书。

霜岩红薜荔,露沼白芙蕖。
睡雨高梧密,棋灯小阁虚。
冻醪元亮秫,寒鲙季鹰鱼。
尘意迷今古,云情识卷舒。
他年雪中棹,阳羡访吾庐。


此诗作于大中六年,时杜牧自湖州回到长安,已进入人生倒计时。诗中描写了监察御史许浑退居故里丹阳后清闲高雅的生活状况,表达了杜牧对许浑归隐生活的羡慕之情。其中,“尘意迷今古,云情识卷舒”两句,说的是许浑退居后,对于世事的变化洞彻于心。《樊川诗集注》卷二引《关尹子》:“云之卷舒,禽之飞翔,皆在虚空中,所以变化无穷,圣人之道也。”

05

晚年杜牧


自唐宣宗大中三年(849年)起,杜牧的人生进入收官谢幕的晚年。

“事必直书、辞无华饰”。大中四年夏天,杜牧迁官吏部员外郎。唐朝士大夫做官重内轻外,愿作京官而不愿作外官,杜牧却在大中三年请求外放为杭州刺史,未果后连上三启,再次请求外放为湖州刺史。第一启首先表明自己不是急于进趋之徒,然后叙述他的弟弟杜顗聪明俊杰,非寻常人,不幸失明废弃,穷居海上,只有一兄,仰以为命,复不得一郡以供其衣食与医药,是很可同情的。第二启谈到自己早衰多病,48岁已经耳聋齿落,不敢以寿考自期,愿未死前早得一郡,能求异人术士为杜顗治病。第三启写他的病弟孀妹寓居扬州,生活困窘,必须由自己以官俸接济,听说湖州刺史出缺,所以敢启请外放。杜牧身居吏部要职,却以一般人看来难以启齿的家事亲情为由,一而再、再而三地请求外放,彰显了杜牧晚年不恋京畿枢要但求安逸舒适的率真和果敢。

“邀侣以官解,泛然成独游”。好日子总是稍纵即逝。大中五年秋,杜牧内升为考功郎中、知制诰,距大中四年秋初任职湖州正好一年。大中五年秋末冬初时就任新职,第二年迁官中书舍人。重新回到权力的中心长安,杜牧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悦,明明是升官赴京,他却说是“流落西归”:

镜中发丝悲来惯,衣上尘痕拂渐难。

惆怅江湖钓竿手,却遮西日向长安。

——《途中一绝》


夹岸垂杨三百里,只应图画最相宜。

自嫌流落西归疾,不见东风二月时。

——《隋堤柳》


大中六年元旦,杜牧上朝归来吟诗一首:

星河犹在整朝衣,远望天门再拜归。

笑向春风初五十,敢言知命且知非。

——《岁日朝回口号》


“孤坟三尺土,谁可为培栽”。大中六年冬天,杜牧得病,相当沉重,自认为阳寿将尽,作《自撰墓志铭》,叙述平生经历。那年的冬末,杜牧病逝于故乡长安安仁里官邸,享年50岁,晚唐最耀眼的一颗诗星陨落了。


后记


黄山谷先生曰:“人不读书,则尘俗生其间,照镜则面目可憎,对人则语言无味。”


虽陷名缰利索红尘中,先贤警语言犹在耳。近看《杜牧诗选》《杜牧传》,边读边想边记,遂有读书笔记《杜牧:晚唐最耀眼的诗星》。


——小栋 2023年8月于烟台
作者简介:戴小栋,著名诗人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。山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。


— 往期回顾 —


来源丨烟台日报2023年09月01日第10版

责编丨常帅  校对丨杨云阁  监制丨侯召溪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夜读·烟台丨杜牧:晚唐最耀眼的诗星

戴小栋 烟台日报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